身為一個把台灣山徑當成自家廚房在走的老旅人,這些年踩過的山頭步道真的數不清了。但要說到那種既讓你氣喘吁吁、雙腿發抖,一登頂卻又立刻被無敵視野療癒,甚至想大喊「值得啦!」的路線,台中大坑風景區的大坑四號步道絕對在我心目中名列前茅。別看它位在市郊,它帶給你的挑戰和回饋,完全不輸給那些深山裡的名岳。今天就讓我用這雙鐵腿的親身經驗,帶你徹底摸透這條充滿原始野趣的經典步道!
交通&停車
想挑戰大坑四號步道,首先得搞定交通。我自己最常走的方式是開車,因為裝備多、結束後也累,有車方便些。
- 自行開車:
- 導航設定「大坑四號步道登山口」或「清水巷登山口」比較精準。走北屯區的東山路二段,看到往大坑圓環的指標後,轉進清水巷。這條清水巷啊,說真的,開起來要有點心理準備,路不寬,假日車多的時候會車會讓你精神緊繃,尤其某些路段坡度頗陡,手排車或技術沒那麼熟練的朋友要特別小心。開到接近登山口前大約200-300公尺的地方,路邊通常已經停滿了車(相信我,大家都很早來卡位),這時就得睜大眼睛找縫隙停了。我習慣再往前開一點點,過了登山口那個小空地,有時反而能找到位置。
- 停車資訊:
- 登山口本身只有非常有限的幾個車位(大概5個不到),動作慢絕對搶不到。
- 主要靠清水巷兩側「白線內」停車。違停拖吊可是這裡的日常風景,千萬別鐵齒!我親眼看過太多次紅單了。
- 假日強烈建議早上7:30前抵達,不然找車位會找到懷疑人生,甚至得停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再走回來,還沒開始爬就耗掉體力了。
- 附近也有幾處私人收費停車場,大約走5-10分鐘能到登山口,費用一次約$100-$150。如果懶得找位置或來得晚,花點錢省時間和煩惱也是不錯的選擇,尤其當你爬完累到不想多走一步的時候,會覺得這錢花得值。
- 大眾運輸:
- 台中市公車路線不少,像是1路、15路、20路、66路、68路、85路等等都能到大坑圓環站。不過下車後,離大坑四號步道登山口還有一段距離(大約2公里,要走30分鐘以上)。除非你打算連走其他步道或者時間非常充裕,否則背著登山裝備走這段上坡路,坦白說還沒開始爬山就累了,我不是很推薦單純為了四號步道搭公車過來。
- 另一個方式是搭到比較近的站點(例如:大坑9號步道停車場附近),再轉乘計程車上山到四號登山口,車資大約$100-$150左右。這比從圓環走過來輕鬆多了。
步道介紹
講到大坑四號步道的特色,一句話總結就是:原始、陡峭、挑戰性十足! 它和旁邊鋪設完善、階梯平緩的9號、10號步道完全是兩個世界。四號步道保留了大量的原始土徑、裸露樹根、天然岩階,以及它最招牌、最令人又愛又恨的——大型圓木棧道(俗稱「軟腳坡」)和需要手腳並用的繩索陡梯。
整條步道穿梭在茂密的相思林和樟樹林裡,林相豐富,生態也維持得相當好。雖然爬升過程辛苦,但沿途設置的幾處觀景平台(特別是中後段),視野會讓你瞬間忘卻疲勞。天氣晴朗時,台中市區的高樓群、綠油油的稻田、甚至遠處的台灣海峽,全都像一幅畫攤在你眼前,那種遼闊感真的會讓人想多待一會兒。大坑四號步道的終點是著名的「頭嵙山」,海拔雖然只有859公尺,但可是小百岳之一(編號45號),山頂有一等三角點基石和一座五層樓高的木造瞭望亭(長青亭)。登上頂亭,360度的環繞視野,絕對是你辛苦攀登後最棒的犒賞。

步道資訊
要把大坑四號步道摸透,這些核心資訊你非知不可:
- 營業時間: 原則上24小時開放。但強烈、強烈、再強烈建議「白天行走」!這點我特別要強調。因為步道原始、部分路段濕滑、繩索木梯多,摸黑行走的風險極高。我自己曾在黃昏時分下過山(非計畫內,走太慢了...),那種在微弱頭燈光線下戰戰兢兢抓繩索、深怕踩空的感覺,真的不想再經歷第二次。安全性絕對是第一考量。
- 步行時間:
- 單程: 從清水巷登山口(海拔約330m)直攻頭嵙山頂(海拔859m),體力中等者大約需要 1.5小時 ~ 2小時。我自己腳程算快,不常休息大概75分鐘能上去,但帶朋友走的話,抓2小時比較保險,尤其第一次走的人會需要較多調整呼吸的時間。
- 往返: 加上山頂休息、拍照的時間,再回到登山口,總時間抓 3小時 ~ 4小時 是比較合理的範圍。別忘了下山也需要時間,而且陡下對膝蓋的負擔也不小。
- 步道長度: 官方資料顯示單程長度約 1.9公里。但別被這數字騙了!因為爬升高度差接近530公尺,加上路況原始多起伏,實際走起來的「感覺」絕對遠遠超過1.9公里。相信我,當你走到一半的時候,會懷疑這1.9公里是不是標錯了。大坑四號步道的考驗在質量不在長度。
- 步道難度: 中高級!這點務必要有心理準備(強調三次都不夠)。它之所以被稱為大坑最難走的步道之一,關鍵就在於連續不斷的木梯攀爬和陡坡。對平常沒有運動習慣、肌力不足或膝蓋不好的朋友來說,是相當吃力的。我曾帶過自認體能還不錯的同事來挑戰,結果他走到三分之一就臉色發白,後半段幾乎是哀嚎著上去的(當然,下山後他說很有成就感啦)。大坑四號步道絕對不是一條適合散步或親子同樂的輕鬆路線。
- 步道類型: 屬於原始山徑結合人工木棧階梯的類型。全程幾乎都置身森林中,遮蔭良好,夏天走也不會太曬。路面狀況多變,有:
- 泥土路
- 盤根錯節的樹根路(要小心別絆倒)
- 天然石塊階梯(濕滑時要特別留意)
- 大型圓木棧道(最耗體力的部分,也是最特色所在)
- 需拉繩輔助的陡峭木梯、岩坡(考驗臂力和核心)
- 是否申請: 不需要申請入山證或許可。就是一條開放的登山步道,隨時可來挑戰。這點倒是很方便,說走就走(前提是你體力準備好了)。

路線資訊
清楚掌握路線規劃,能讓你的大坑四號步道之旅更順利:
- 純走四號步道原路往返:
- 路線:清水巷登山口 →(四號步道)→ 頭嵙山 →(原路折返)→ 清水巷登山口。
- 總里程:約 3.8公里。
- 總爬升:約 530公尺。
- 適合對象:只想專心挑戰四號步道、或時間體力有限者。這是最直接也最經典的走法,把體力都用在體驗四號步道的精華路段上。上山考驗心肺和腿力,下山則考驗膝蓋穩定性和專注力(陡下容易滑)。
- O形縱走(四號上,五號下):
- 路線:清水巷登山口(四號登山口) →(四號步道)→ 頭嵙山 →(接五號步道下山)→ 五號步道登山口(連坑巷)→ 步行產道約25分鐘 → 回到清水巷登山口取車。
- 總里程:約 4.5公里(含步道及產道)。
- 總爬升:約 530公尺(幾乎集中在前段四號步道)。
- 適合對象:想體驗不同風情、時間體力較充裕者(建議抓4.5小時)。
- 優點:五號步道相對平緩好走(雖然部分路段也原始),多數是下坡或平路,可以讓飽受摧殘的雙腿喘息一下。而且五號步道視野也不錯,又有著名的「黑松亭」等休息點。最重要的是,走O形不用走回頭路,比較有變化。
- 缺點:結束後需要走一段約1.2公里、沒啥遮蔽的柏油產道才能回到停車處。夏天走這段有點曬,要有心理準備。我自己通常會把車停清水巷,走完產道回去取車;也有人會安排兩台車分別停在兩個登山口接駁(比較麻煩)。
- 長程縱走(串連其他步道): 體力爆棚的山友,還可以將四號步道納入更長的縱走路線,例如:
- 四號上 → 頭嵙山 → 走稜線步道往二號步道方向 → 下二號步道 → 回到其他停車點。
- 或從其他步道上(如一號、二號),再由四號或五號步道下。
- 這類走法距離長、時間久(動輒5-6小時以上),需要更充足準備和接駁規劃,就不在這篇詳述了。
路線類型 | 總里程 | 總爬升 | 預計時間 | 難度 | 適合對象 | 優點 | 缺點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四號原路往返 | 約 3.8 公里 | 約 530 公尺 | 3 - 4 小時 | ★★★★☆ | 專攻四號、時間/體力有限者 | 路線單純直接,體驗經典木棧陡梯 | 需原路陡下,較單調 |
O形(四上五下) | 約 4.5 公里 | 約 530 公尺 | 4 - 4.5 小時 | ★★★☆☆ | 想體驗不同路線、時間充裕者 | 不走回頭路,五號步道輕鬆好走,變化性高 | 結束需走約1.2公里產道回停車處 |
長程縱走 | 6公里以上 | 600公尺以上 | 5 - 7小時以上 | ★★★★★ | 體力極佳、有接駁規劃的進階山友 | 一次收集多條步道,視野更豐富 | 需詳細規劃、接駁,耗時長,風險較高 |

附近景點
爬完累趴的大坑四號步道後,如果還有餘力(或開車的朋友想找地方休息、補充能量),附近有不少好去處:
- 東東芋圓(大坑總店):
- 介紹: 說到爬完大坑步道後的儀式感,絕對少不了來一碗冰涼Q彈的東東芋圓!這是大坑地區最具代表性的老牌芋圓名店,幾乎成了登山客下山後的指定休息站。招牌是各式芋圓、蕃薯圓剉冰或熱甜湯,料多實在,甜度適中(對怕太甜的我來說很OK),芋頭香氣濃郁,咬勁十足。爬山消耗大量體力後,吃上一碗,那種滿足感難以言喻。店內空間寬敞,但假日人潮洶湧,要有排隊的心理準備。
- 地址: 台中市北屯區東山路二段48號。
- 交通: 它就位於下山的必經之路東山路二段上,距離清水巷登山口開車約5分鐘。開車或從圓環走過去都方便。
- 營業時間: 平日 09:00 - 22:00;假日 09:00 - 22:30。全年無休(颱風天除外)。我通常下午爬完山過去都開著,不用擔心吃不到。
- 紙箱王創意園區(大坑店):
- 介紹: 這是一個適合親子同遊的創意園區,最大特色就是園內許多設施、造景、甚至餐廳桌椅,都是用「紙」做的!有紙箱故事館、蜜蜂故事館、主題餐廳(紙箱王餐廳)、大型紙藝裝置(如巴黎鐵塔、比薩斜塔等),還有小火車可以搭乘(需另外購票)。是個充滿童趣和創意的地方,拍起照來也很有趣(特別推薦他們的紙燈飾隧道)。不過,老實說門票不算便宜(可折抵部分園內消費),餐點也偏觀光區價位,是否值得入園見仁見智。如果帶小孩來,是個放電的好選擇;純大人想看特色的話,門口拍拍照或逛逛商店也是不錯。
- 地址: 台中市北屯區東山路二段2巷2號。
- 交通: 就在大坑圓環旁,非常醒目。離清水巷登山口開車約3-5分鐘。
- 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五 09:00 - 18:00;週六至週日 09:00 - 19:00。
- 新凍嫩仙草(東山店):
- 介紹: 除了東東芋圓,這家嫩仙草也是在地人和登山客的愛店。主打滑嫩順口的仙草凍,搭配熬煮得恰到好處的紅豆、綠豆、芋圓、地瓜圓等配料(可以自己選配),甜湯底也不會過甜。夏天來碗冰涼仙草冰超消暑,冬天則有熱呼呼的燒仙草可選擇。價格比東東親民一些,店面沒那麼大但翻桌快,不想排長隊的話是好選擇。我自己滿喜歡他們的綜合嫩仙草(仙草凍+仙草冰沙+配料),口感層次豐富。
- 地址: 台中市北屯區東山路二段158號。
- 交通: 同樣位於東山路二段上,距離清水巷登山口開車約4-5分鐘,在東東芋圓附近(留意一下招牌)。
- 營業時間: 約 10:00 - 22:00(實際營業時間可能微調,但下午去通常都開)。

注意事項
挑戰大坑四號步道,安全舒適是最高原則。這些用汗水(和痠痛)換來的經驗談請務必記牢:
- 裝備是關鍵:
- 登山鞋是必須! 千萬別穿普通運動鞋或平底鞋來挑戰四號步道。強烈建議穿專業的登山鞋或至少是抓地力超強的越野跑鞋。那些濕滑的樹根、陡峭的圓木梯,沒有足夠的鞋底紋路和踝部支撐,真的很危險,扭傷風險超高。我穿過普通的跑鞋去試過一小段,下來後馬上決定回家換鞋!
- 手套很實用: 相信我,帶一雙耐磨的工作手套或便宜的棉紗手套(五金行就有)。拉繩索、扶木梯、甚至偶爾需要撐地時,能有效保護手部不被磨傷或沾滿泥土。尤其下過雨後的繩索會濕滑,戴手套更好施力。
- 充足的水分: 至少準備1000-1500cc的飲用水(視個人飲水習慣及天氣炎熱程度增加),夏天建議再多帶500cc。步道沿線「沒有」補水點,從頭到尾都得靠自己帶上去。流汗量真的超大,水分補充不足容易脫水或抽筋。我習慣帶水袋,方便邊走邊吸。
- 登山杖: 雖然步道很多地方需要手拉繩索,但登山杖在較平緩的土徑、特別是下山時,能有效分擔膝蓋的衝擊力。建議使用單支或雙杖,並熟悉用法。如果覺得同時要拿杖又要攀繩很卡,可以將杖收起掛背包上。
- 零食補給: 帶點能快速補充能量的食物,如香蕉、飯糰、能量棒、巧克力、鹽糖等。爬陡坡很耗體力,適時補充血糖很重要。我自己習慣在頭嵙山頂吃個小點心補充熱量再下山。
- 穿著要適當:
- 選擇吸濕排汗的運動衣褲,避免純棉衣物(濕了會黏在身上又不易乾)。山裡氣溫變化快,最好帶件防風外套或薄風衣備用。我習慣穿長褲(即使夏天),因為原始步道容易被樹枝刮到或蚊蟲叮咬。
- 天氣是變數: 大坑四號步道極度不適合雨天或雨後立即前往!那些圓木棧道和石階濕滑時,危險性會倍增。出門前務必查好天氣預報(例如氣象局的鄉鎮預報查北屯區)。如果發現天氣不好,寧可改期也不要勉強上山,安全第一。我曾經遇過半路突然下雨,下坡時每一步都像在溜冰,嚇出一身冷汗。
- 量力而為最重要:
- 評估自身體能: 這點最重要!大坑四號步道真的不輕鬆。如果平常很少運動、心肺功能不佳、肌力不足(特別是下肢和核心)、或膝蓋已有舊傷的朋友,請慎重考慮,或選擇大坑其他更平易近人的步道(如9號、10號)。不要為了面子硬撐,半途體力透支或受傷反而麻煩。
- 隨時注意身體狀況: 過程中若感到極度不適、頭暈、胸悶、腿軟抽筋,千萬不要硬撐。立刻找安全的地方休息、補充水分和食物。如果狀況沒有改善,應果斷放棄,選擇折返下山。山永遠在那裡,健康只有一次。
- 結伴同行: 盡量不要獨攀,尤其是第一次挑戰者。有同伴彼此照應,遇到狀況比較安心。萬一真的不小心受傷或需要協助,也有人可以幫忙求救。
- 其他小提醒:
- 早點出發: 避開人潮和酷熱。夏天清晨6點多出發最舒服。
- 垃圾不落地: 務必將所有垃圾(包含果皮、衛生紙)帶下山。這麼美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。看到步道上有垃圾,有能力的話也順手撿一下吧。
- 行前如廁: 登山口只有非常簡陋的流動廁所(通常不太乾淨),步道上完全沒有廁所。上山前最好先在便利商店或山下加油站解決。
- 手機訊號: 步道大部分路段收訊尚可(中華電信較穩),但某些較陡峭或較深處路段可能會斷訊。下載離線地圖(如健行筆記App)會更安心。

Q&A
Q1:大坑四號步道適合帶小朋友或長輩一起走嗎?
A: 坦白說,非常不適合。大坑四號步道的連續陡坡和需要大量攀爬的木梯繩索,對小朋友的體力、協調性是很大的挑戰,對長輩的膝蓋負擔也過重。除非您的小朋友是體能極佳的國小高年級以上且常爬山,長輩更是有持續登山習慣的健腳者,否則強烈建議選擇大坑其他更平緩的步道,如9號、10號或5號(部分路段)。安全開心最重要!
Q2:爬大坑四號步道需要穿很專業的登山裝備嗎?
A: 裝備的關鍵在於「安全」和「合適」。登山鞋(或抓地力極強的越野跑鞋)是必須品,手套也強烈建議。登山杖則看個人習慣,對下坡有幫助。衣服以吸濕排汗的運動服為主,不需要到非常專業昂貴的登山衣褲(當然有也很好)。最重要的是鞋子,其他裝備可以彈性調整。
Q3:如果走到一半體力不支怎麼辦?
A: 大坑四號步道是一條單一路徑上升的步道,沿途沒有捷徑或快速下山的路。如果體力不支:
1. 首先找個安全平坦的地方充分休息,喝水、吃點東西。
2. 誠實評估自己的狀況,若休息後仍覺得無法繼續往上或沒有把握安全下山,最理智的選擇就是「放棄登頂,慢慢原路折返下山」。
3. 如果真的很不舒服或有受傷疑慮,且無法自行移動,請撥打119或112求救,清楚告知位置(例如:在四號步道、大約從登山口上來多久時間、附近有無明顯標的物)。切勿勉強!記住,山永遠在,安全回家才是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