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住在基隆少說也二十年了,基隆廟口美食對我來說,根本是冰箱裡的常備糧食。哪家好吃,哪家是觀光客陷阱,閉著眼睛都能說出來。夜市這麼多,為什麼偏偏基隆廟口歷久不衰?說穿了,就是那份實實在在的「海港鮮味」和幾十年不變的古早手藝,讓人吃了上癮啊!今天就帶你們深入這座美食寶庫,絕對不是網路上隨便抄抄的資訊,都是我實實在在用胃袋換來的經驗談!
目錄
廟口老字號天婦羅 – 一口咬下就是滿嘴鮮甜
踏進廟口,那股熟悉的油炸香氣永遠是第一個迎接你的。講到基隆廟口美食的代表,天婦羅絕對是前三名!這攤老字號(我從小吃到大,老闆都認識我了),他們的天婦羅跟別處不一樣,用的是新鮮鯊魚肉漿混點花枝漿,打成超級Q彈的魚漿,裹上薄得透光的酥脆外衣,一下油鍋,滋滋作響,金黃誘人。咬下去的瞬間,「喀嚓」一聲,外皮脆到不行,裡面軟嫩鮮甜到不行,滿滿的海味在嘴裡爆開,不用沾醬就超好吃!當然啦,配上他們獨家特調的甜辣醬,帶點微酸,更是畫龍點睛,解膩又提鮮。一次點個兩三塊絕對是基本盤,常常邊走邊吃,還沒找到位置就吃光了… 這純粹的魚漿鮮味,真的會讓人懷念。
- 推薦店家: 廟口16號攤天婦羅(認準攤位號碼最準!)
- 地址: 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(廟口夜市內)
- 價格: 一塊約 NT$25 – NT$30 (份量紮實)
- 必點: 傳統天婦羅(必點!)
- 搭配: 清爽的豬腳原汁或是綜合旗魚羹都很棒,配碗泡泡冰當甜點!完美組合。
鼎邊趖 – 基隆獨門的米香古早味
說到基隆廟口美食的經典,沒吃過鼎邊趖(台語發音類似「ㄉㄧㄥˇ ㄅㄧㄢ ㄙㄨㄟ」)別說你來過!這東西出了基隆真的很少見,是我們在地人的驕傲。簡單說,就是把純米磨成的米漿,沿著燒得滾燙的大鼎邊緣「趖」(流)下去,瞬間燙熟凝固成一片片薄薄的米片。別小看這米片,口感介於粿仔條和腸粉之間,滑溜中帶點米香和微微的Q勁,超特別!湯頭通常是用蝦米、金鉤蝦、香菇、魷魚、高麗菜熬煮的,鮮甜中帶著濃濃的古早味柴魚香氣。一碗裡面料超級豐富,有肉羹、魷魚、蝦仁羹、金針菇、筍絲… 天氣涼的時候來上一碗,全身都暖起來,滿滿的古早情懷。雖然有些年輕人嫌它太傳統,但我真心覺得這滋味無可取代,就是基隆港邊的經典記憶啊!
- 推薦店家: 吳家鼎邊趖(認準老招牌!歷史悠久)
- 地址: 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(廟口夜市內,攤位也很有名)
- 價格: 一碗 NT$65 – NT$75
- 必點: 招牌鼎邊趖
- 搭配: 點個油粿或芋粿當配菜,甜點當然是泡泡冰!經典廟口套餐組合。
泡泡冰 – 手打綿密透心涼,夏天救星!
夏天逛廟口,沒吃泡泡冰簡直是對不起自己!尤其隊伍排超長那幾攤,絕對有道理。什麼是泡泡冰?簡單講就是老闆在刨冰上豪邁地淋上厚厚真材實料的果醬或配料(花生、花豆、雞蛋牛奶…),然後用兩支冰鏟「叭噗叭噗」地瘋狂敲打、混合,把空氣打進去。這個動作超關鍵!這樣做出來的冰口感綿密得像雪糕,但又有碎冰的顆粒感,而且味道融合得超級均勻,每一口都超濃郁。沈家的花生口味是我的最愛,花生醬香到不行,裡面還有顆粒;陳記的雞蛋牛奶,就是濃醇香的化身,古早味十足;愛四路那家(靠近廟口邊緣)的芋頭口味,芋香爆棚還能吃到顆粒,芋頭控會瘋掉。價格很實在,夏天來一杯,瞬間降溫,幸福感爆棚。缺點?就是人多的時候排隊排到懷疑人生啦!
- 推薦店家: 沈記泡泡冰(花生強推!)、陳記泡泡冰(雞蛋牛奶經典!)、愛四路泡泡冰(芋頭讚!)
- 地址: 都在基隆廟口仁三路、愛四路範圍內(看到排隊人龍就對了)
- 價格: 一杯 NT$50 – NT$60
- 必點: 花生、雞蛋牛奶、芋頭(看各店招牌)
- 搭配: 逛到熱翻時來一杯!或是吃完鹹食後最佳解膩甜點。基隆廟口美食之旅的完美句點。
營養三明治 – 台式炸麵包的華麗變身
營養三明治這名字聽起來有點老派,但吃過一次絕對讓你改觀,它可是基隆廟口美食中CP值超高的明星!橢圓形的麵包體裹滿麵包粉,下油鍋炸得渾身金黃酥脆,咬下去那「喀滋」聲,爽度破表!重點是裡面包的餡料:滷得夠味的厚片蛋、美乃滋、清爽的番茄片、還有靈魂主角——火腿片。這組合看起來簡單,但關鍵在那個冰冰涼涼的內餡與熱呼呼酥脆外皮的強烈對比!一口咬下,先是燙脆的外殼,接著是冰涼滑順的美乃滋、多汁的番茄、鹹香的滷蛋和火腿,鹹甜交錯,冷熱交融,層次豐富到不行。雖然叫「營養」,但其實是邪惡的油炸美味啊!我覺得番茄是關鍵,中和了美乃滋的膩,多了清爽感。
- 推薦店家: 廟口58號攤營養三明治(認準攤位!)
- 地址: 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(廟口夜市內)
- 價格: 一個 NT$55
- 必點: 招牌營養三明治(就是全配)
- 搭配: 當輕食或點心都很棒,配豬腳湯或泡泡冰都不錯。建議趁熱吃,冷掉外皮就不酥了。
紅燒鰻羹 – 鮮甜濃郁的招牌海味
愛吃海鮮的人,紅燒鰻羹絕對是探索基隆廟口美食清單上的重點項目!跟台南那種裹粉炸的羹不一樣,基隆廟口的紅燒鰻羹,主角是肥厚的鰻魚塊,先紅燒入味,吃起來肉質細嫩,醬香濃郁,帶點微甜,完全沒有土味。羹湯是另一大亮點,用大骨和大量蔬菜熬煮的湯底,勾上恰到好處的芡,鮮甜濃郁,裡面還有筍絲、香菇絲、蛋花增加口感。喝一口湯,再配一塊吸飽湯汁的鰻魚肉,真的超滿足!有些店家還會加點香菜和烏醋提味,喜歡重口味的可以試試。這羹湯配飯也很棒,飽足感十足。我特別推薦傍晚或天氣微涼時來一碗,暖胃又暖心。唯一要注意的是鰻魚刺比較多,吃的時候小心點。
- 推薦店家: 邢記紅燒鰻羹(口碑老店) / 其他幾家羹類專賣攤位也常有賣(認明紅燒鰻)
- 地址: 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、愛四路(廟口夜市內)
- 價格: 一碗約 NT$75 – NT$85
- 必點: 紅燒鰻羹
- 搭配: 搭配油飯是傳統吃法,或點個燙青菜平衡一下。算是口味較重的基隆廟口美食選擇。
油粿 & 芋粿 – 古早點心雙人組
想吃點紮實、有飽足感的小點?油粿和芋粿這對古早味雙胞胎絕對是好選擇。油粿是純糯米磨漿蒸熟,口感超級軟糯綿密,帶著單純的米香。芋粿則是在米漿裡加入了大量新鮮芋頭籤一起蒸,所以你能吃到濃郁的芋頭香氣和鬆軟的芋頭塊。重點來了!攤位上會把它們切片放在鐵板上香煎,煎到兩面恰恰(焦香)。這時候老闆會問:「甜還是鹹?」鹹的就是淋上特調鹹香醬油膏(帶點甜味那種),再加點蒜泥提味;甜的就是撒上花生粉和少許糖粉。我個人超愛鹹的油粿,米香配蒜香醬油膏,超涮嘴;芋粿則喜歡甜口味,芋香搭花生粉簡直絕配。這種單純的米食點心,充滿了古早的懷舊風情,價格又便宜,當點心或墊胃都很不錯。冷掉口感會變硬,一定要趁熱吃!
- 推薦店家: 廟口多處粿類攤位都有(常和鼎邊趖、羹類攤位一起)
- 地址: 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(廟口夜市內)
- 價格: 一份(一片)約 NT$25 – NT$30
- 必點: 煎油粿(鹹)、煎芋粿(甜)(或交換試試看口味)
- 搭配: 配鼎邊趖湯,或是當配菜搭配紅燒鰻羹。
豆簽羹 – 豆香濃郁的隱藏版好味
豆簽羹這個名字,可能很多外地人沒聽過,算是基隆廟口美食中比較低調但獨具風味的角色。豆簽是用米豆(皇帝豆)磨粉做成的短麵條,呈現淡黃色,口感比麵線粗一點點,但更滑溜,帶著獨特的豆香。羹湯則是用新鮮竹筍絲、金針菇、小魚乾、蝦米等熬煮,湯頭清澈鮮甜,沒有太多勾芡,更能喝出食材的原始風味。主角豆簽吸飽了湯汁的精華,滑入口中,豆香混合著海味的鮮甜,非常特別又清爽。裡面通常還有肉羹增加口感層次。我覺得這是基隆廟口美食裡的一股清流,口味不會太重,豆香獨特,很適合想換換口味或喜歡清爽羹湯的人。豆香獨特,愛的很愛,不習慣的可能會覺得味道有點微妙,但真心推薦試試看!
- 推薦店家: 陳記豆簽羹(老字號) / 其他羹類攤位有時也有賣
- 地址: 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(廟口夜市內)
- 價格: 一碗約 NT$65
- 必點: 豆簽羹
- 搭配: 配個溏心蛋或簡單的燙青菜就很滿足。
螃蟹羹 & 油飯 – 無敵海鮮組合
這絕對是基隆廟口美食中,最能體現海港優勢的王牌組合!新鮮的蟹腿肉(通常是旭蟹或花蟹的肉)是主角,裹上薄薄的魚漿,做成鮮甜的螃蟹羹。羹湯一樣是用海味高湯為基底,但加了筍絲、香菇絲、蛋花,勾芡適中,濃郁鮮美,每一口湯都喝得到濃濃的海味精華。重點來了!螃蟹羹一定要配油飯。廟口的油飯是用糯米拌炒豬肉絲、香菇、蝦米、油蔥酥,粒粒分明,香氣逼人,不會太油膩。挖一大匙香Q的油飯,再配上一口充滿蟹肉鮮甜的羹湯,那個鹹香海味與米飯的結合,真的是人間美味!螃蟹肉的鮮甜完全釋放在湯裡,吃得到一絲絲的口感,超滿足。這組合雖然價格稍高,但為了那口鮮味,值得!算是基隆廟口美食裡的豪華版套餐。
- 推薦店家: 阿華炒麵(螃蟹羹油飯有名)/ 其他海鮮羹類攤位
- 地址: 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(靠近廟口夜市邊緣)
- 價格: 螃蟹羹一碗約 NT$70 – NT$80 、油飯一碗約 NT$35 – NT$40 (組合吃更划算)
- 必點: 螃蟹羹 + 油飯(絕配組合)
- 搭配: 這就是王道組合了!頂多再點個燙青菜均衡一下。
奶油螃蟹 – 鮮甜濃郁的奢華海味
這道算是基隆廟口美食中比較高單價的明星,但答應我,人多分攤的話一定要試試看!選用新鮮活體螃蟹(常見沙公沙母),豪邁地對半切開,鐵板燒熱融化大量奶油,放入螃蟹煎烤。精髓在於最後淋上那濃郁到不行的奶醬(通常是奶油、煉乳、蛋黃等調製而成),讓整隻螃蟹浸潤在香甜的金黃醬汁裡。上桌時香氣撲鼻,視覺效果超誘人!吃法很豪邁,直接用手掰開蟹殼,裡面飽滿的蟹肉(尤其是蟹膏、蟹黃)吸滿了香甜濃郁的奶油醬汁,蟹肉的鮮甜與奶醬的濃郁完美結合,雖然有點罪惡,但真的超級過癮!蟹腳肉沾著醬吃也是一級棒。價格確實比較高,但新鮮度和醬汁的獨特性,讓它成為基隆廟口體驗海味的奢華選擇。我個人覺得偶爾犒賞自己很可以!
- 推薦店家: 紀家原汁豬腳(對!他們家奶油螃蟹有名)/ 其他海鮮熱炒攤位
- 地址: 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(廟口夜市內)
- 價格: 依螃蟹大小時價,一隻約 NT$500起跳 (適合2-3人分享)
- 必點: 奶油螃蟹(視當天價格決定大小)
- 搭配: 點個炒麵或炒飯配著濃郁醬汁吃,再來個生啤酒解膩!絕對是海鮮控在基隆廟口美食中的高潮。
鐤邊趖 – 老攤風華的經典再現
最後壓軸,當然要留給最具代表性的基隆廟口美食之一:鐤邊趖。講到鐤邊趖,很多人會想到吳家,但其實廟口還有其他不錯的老攤。這道料理的靈魂在於那純米漿製成的薄片(趖),口感滑順中帶點彈性(各家米漿比例不同口感略有差異),以及那用蝦米、香菇、金鉤蝦、魷魚、高麗菜、柴魚等熬煮的濃郁湯底,充滿了古早味的鮮香。配料非常豐富,必定有肉羹、魷魚、蝦仁羹、金針菇、筍絲、芹菜珠等,滿滿一碗料多實在。湯頭喝起來鮮甜濃郁,帶著濃厚的古早海味,加上滑溜的趖片,每一口都是滿足。雖然有人覺得它賣相沒那麼吸引人,但那古早的滋味,真的承載了基隆廟口數十年的記憶。我覺得它是認識基隆廟口美食底蘊的必修課。這滋味紮實傳統,年輕世代也許吃不慣,但那份堅持的老味道,值得細細體會。
- 推薦店家: 吳家鼎邊趖(最具代表性)、其他老牌羹趖攤位
- 地址: 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(廟口夜市核心區)
- 價格: 一碗約 NT$65 – NT$75
- 必點: 鐤邊趖
- 搭配: 配油粿或芋粿(鹹口味),或是簡單的燙青菜。就是最道地的基隆廟口美食體驗。
基隆廟口十大必吃美食懶人包(價格僅供參考,以現場為主)
美食名稱 | 特色亮點 | 推薦理由 | 推薦店家 | 價格區間 (NT$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天婦羅 | 鯊魚肉漿Q彈,酥薄外衣,獨門甜辣醬 | 鮮甜純粹,廟口第一口首選 | 廟口16號攤 | 25-30/塊 |
鼎邊趖 | 純米漿滑溜薄片,古早海味湯頭,料多豐富 | 基隆獨有,經典懷舊首選 | 吳家鼎邊趖 | 65-75/碗 |
泡泡冰 | 手打綿密如雪糕,真材實料果醬/配料 | 夏日透心涼,口味多樣化 | 沈記、陳記、愛四路攤 | 50-60/杯 |
營養三明治 | 炸麵包香酥,冰涼內餡(蛋、番茄、火腿),冷熱交融 | 口感對比驚豔,CP值高 | 廟口58號攤 | 55/個 |
紅燒鰻羹 | 紅燒鰻魚肉厚嫩,鮮甜濃郁羹湯 | 海味濃厚,飽足感強 | 邢記等羹類攤 | 75-85/碗 |
油粿 & 芋粿 | 米香軟糯 / 芋香鬆軟,煎得恰恰,鹹甜醬可選 | 古早味點心,價格親民 | 多處粿類攤位 | 25-30/片 |
豆簽羹 | 豆簽滑溜帶豆香,筍湯清爽鮮甜 | 清爽獨特,隱藏版好味 | 陳記豆簽羹等 | 約65/碗 |
螃蟹羹 & 油飯 | 蟹肉鮮甜羹湯,香Q油飯 | 海陸絕配,豪華海味組合 | 阿華炒麵等 | 羹70-80、飯35-40 |
奶油螃蟹 | 新鮮蟹肉浸潤香甜濃郁奶油醬 | 奢華海味,視覺味覺滿足 | 紀家等海鮮攤 | 時價500起/隻 |
鐤邊趖 | 經典米漿趖片,豐富配料,古早海味湯底 | 廟口歷史風華代表 | 吳家等老攤 | 65-75/碗 |
逛基隆廟口美食小撇步(老鳥心得)
- 時間很重要: 想舒服吃,平日晚上7點前或週日中午人相對少。假日?要有擠沙丁魚的覺悟,尤其晚餐尖峰!
- 動線規劃: 攤位集中在仁三路(奠濟宮前)和愛四路。建議從仁三路主幹道核心攤位(天婦羅、鼎邊趖)吃起,再延伸到愛四路(螃蟹羹油飯、奶油螃蟹)。
- 帶現金!帶現金!帶現金! 廟口9成9攤位只收現。提款機?有,但人多時排隊排到哭。多帶點零錢最好找。
- 分享是美德: 每樣點一份,多人分食,才能吃遍更多基隆廟口美食精華!像奶油螃蟹這種貴的,分著吃才划算。
- 位置難尋: 看到空位快狠準坐下!有些攤位有自己座位區,點他們的東西通常能坐(但也常滿)。站著吃也是廟口特色啦!
- 保持耐心: 名店排隊是日常,泡泡冰、營養三明治常常排長龍。聊聊天、滑手機,時間很快過。覺得隊伍太誇張?旁邊總有替代選擇,廟口美食密度超高。
- 留意價格: 部分海鮮(如奶油螃蟹)是時價,問清楚再點,避免誤會。
- 環保小幫手: 雖然提供免洗餐具,自己帶套環保筷湯匙,減少垃圾愛地球。
基隆廟口美食 Q & A
蛤?想人少?說真的,基隆廟口美食太有名,要完全沒人很難啦!不過硬要挑,週一到週四的「晚餐時間前」(下午5點半到6點半之間),人潮會稍微少一點點點,比較好找位置。再不然就週日的中午時段,觀光客還沒完全湧入。絕對不要挑週五晚上、週六全天或假日晚上,那人潮恐怖到你會想放棄… 下雨天?人會少,但撐傘吃飯也不方便啦!我的經驗是,想吃就別怕擠,早點出門卡實在啦!
這要看你有幾個胃還有想吃哪些耶!老實說,想每種都嚐一點點(像我們在地人分食那樣),一個人抓 NT$300 – NT$500 差不多可以吃到4-5樣經典款(例如:天婦羅2塊+鼎邊趖一碗+泡泡冰一杯+營養三明治半個)。如果想吃豪華一點,像是螃蟹羹油飯組合再加奶油螃蟹(分攤),那預算可能要拉到 NT$600 – NT$800 跑不掉。重點是帶足夠現金!這裡幾乎不能刷卡或電子支付。小提醒:價錢可能會微漲,看到價格牌再點最安心。
素食朋友來基隆廟口美食尋寶,坦白說選擇真的比較少,但不是沒有!可以留意這幾樣:
- 素鼎邊趖: 有些賣鼎邊趖的老攤(像吳家旁邊那家我有印象問過),可以請老闆做「素的」,湯頭用蔬菜、香菇熬,不加葷料(肉羹、魷魚那些),通常會多放點蔬菜。務必主動開口問老闆能不能做素食湯底!
- 素油粿/芋粿: 單純米或芋頭做的粿,本身是素的。煎的時候確認只用植物油,醬料問清楚有沒有加葷的(例如蒜泥醬油膏算不算素看個人),或者直接選甜的只加花生粉糖粉最保險。
- 素豆簽羹: 豆簽本身是米豆做的,請老闆不要放肉羹,湯頭確認是蔬菜筍湯底(通常小魚乾熬的湯底就不行囉),一樣要事先詢問確認。
- 素菜捲/素春捲: 有些攤位賣炸物,可能會有單純包高麗菜、紅蘿蔔絲的菜捲或春捲,記得問清楚內餡和沾醬。
坦白說,廟口環境葷食為主,鍋具可能共用,嚴格素食者(Vegan)要特別小心,建議主動多問幾句比較安心。想吃多元素食,廟口外圍巷子裡的素食餐廳選擇會多一點點。